怎樣正確標注平面度公差?
答:零件上的平面要素,根據其結構特性和功能要求不同,
應分別給出不同形式的平面度公差要求。在圖樣上則應采用不同
的標注方法確切地表示出來。
1)整個被測要素的平面度公差要求,是對零件上整體連續
平面的精度控制,如箱體上接合平面、支架支承面、法蘭端面及
軸肩端面等。如圖72a所示支架,其底面作為整個零件的支承
面,用以確定上部座孔正確安裝位置,要求其支承穩固、定位準
確,為此圖中給出平面度公差要求。標注時,將框格指引線箭頭
垂直指向被測輪廓線或其延長線上(與尺寸線明顯地分開)。圖
中要求表示:整個支架底面平面度公差為0.02mm,其公差帶為
間距等于公差值0.02mm的兩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區域l(圖72b)。

2)對被測要素局部范圍的附加要求,是對零件上較大的平
面要素,根據其功能需要對其上局部范圍給出更高的平面度精度
要求。如圖73a所示平板,該零件上表面為工作面,作為生產中
檢測、劃線的基準平面,為保持檢測和劃線時定位準確,要求其
必須保持平整,故給出平面度公差要求。為適應各種不同零件的
需要,通常平板表面面積很大,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經常只使用
其上較小局部范圍。為提高其使用精度,在圖樣上除給出整個平
板表面平面度公差外,又對其局部范圍給出進一步限制要求。標
注時,將框格公差值一欄分成上下兩格:上部標注整個被測要素
的公差值要求;下部標注限制部分公差值要求,并在其后注明限
制部分尺寸(長度×長度或直徑)t兩者之間用斜線相隔口圖中
要求表示:該零件上表面整體的平面度公差為0- 05mm;同時其
上任意一200mm×200mm范圍內的平行度公差為0.02mma其公
差帶由兩部分構成:一是沿整個被測表面間距等于公差值
0.05 mm兩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區域;另一是在任意200mm x
200mm范圍內間距等于公差值0.02mm兩平行平面所限定的
區域。
3)共面要求。是指零件上若干個要素保持在同一平面上的
精度要求。如圖74a所示機床床身上表面,因結構原因將其分割

成多個平面,但從其功能要求來看,它們同時與箱體底面相連,
為保持其支承平穩,結合面嚴密,故要求被分割開的多個平面仍
應保持在同一平面上,為此圖樣上給出共面要求,即用同一個平
面度公差帶同時控制多個被測表面平面度誤差變動量。標注時,
應用細實線將各表面相連,將公差框格指引線指向被測表面,或
同一框格處引出多個指引線箭頭,分別指向多個被測表面,并在
框格內公差值后面加注“CZ”字樣。該要求表示:多個被測要
素應保持在同一平面上,其平面度公差為0.02mm。其公差帶
為:在所有被測要素范圍內,間距等于公差值0.02mm的兩平行
平面所限定的區域(圖74b)。
應特別指出:當多個被測要素具有相同的平面度公差要求

時,其標注方法與上述共面要求基本相同,只是在公差值后不標
注“CZ”字樣,如圖75a所示,但該要求與上述共面婆求的含
義完全不同a它是對多個要素分別單獨給出的平面度公差要求,
其公差帶則分別在各要素被測范圍內,間距等于公差值的兩平行
平面所限定的區域,各教測要素之間沒有連帶關系,故不可能控
制其共面關系,如圖75b所示。

(責任編輯:laugh521521)
答:零件上的平面要素,根據其結構特性和功能要求不同,
應分別給出不同形式的平面度公差要求。在圖樣上則應采用不同
的標注方法確切地表示出來。
1)整個被測要素的平面度公差要求,是對零件上整體連續
平面的精度控制,如箱體上接合平面、支架支承面、法蘭端面及
軸肩端面等。如圖72a所示支架,其底面作為整個零件的支承
面,用以確定上部座孔正確安裝位置,要求其支承穩固、定位準
確,為此圖中給出平面度公差要求。標注時,將框格指引線箭頭
垂直指向被測輪廓線或其延長線上(與尺寸線明顯地分開)。圖
中要求表示:整個支架底面平面度公差為0.02mm,其公差帶為
間距等于公差值0.02mm的兩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區域l(圖72b)。

2)對被測要素局部范圍的附加要求,是對零件上較大的平
面要素,根據其功能需要對其上局部范圍給出更高的平面度精度
要求。如圖73a所示平板,該零件上表面為工作面,作為生產中
檢測、劃線的基準平面,為保持檢測和劃線時定位準確,要求其
必須保持平整,故給出平面度公差要求。為適應各種不同零件的
需要,通常平板表面面積很大,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經常只使用
其上較小局部范圍。為提高其使用精度,在圖樣上除給出整個平
板表面平面度公差外,又對其局部范圍給出進一步限制要求。標
注時,將框格公差值一欄分成上下兩格:上部標注整個被測要素
的公差值要求;下部標注限制部分公差值要求,并在其后注明限
制部分尺寸(長度×長度或直徑)t兩者之間用斜線相隔口圖中
要求表示:該零件上表面整體的平面度公差為0- 05mm;同時其
上任意一200mm×200mm范圍內的平行度公差為0.02mma其公
差帶由兩部分構成:一是沿整個被測表面間距等于公差值
0.05 mm兩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區域;另一是在任意200mm x
200mm范圍內間距等于公差值0.02mm兩平行平面所限定的
區域。
3)共面要求。是指零件上若干個要素保持在同一平面上的
精度要求。如圖74a所示機床床身上表面,因結構原因將其分割

成多個平面,但從其功能要求來看,它們同時與箱體底面相連,
為保持其支承平穩,結合面嚴密,故要求被分割開的多個平面仍
應保持在同一平面上,為此圖樣上給出共面要求,即用同一個平
面度公差帶同時控制多個被測表面平面度誤差變動量。標注時,
應用細實線將各表面相連,將公差框格指引線指向被測表面,或
同一框格處引出多個指引線箭頭,分別指向多個被測表面,并在
框格內公差值后面加注“CZ”字樣。該要求表示:多個被測要
素應保持在同一平面上,其平面度公差為0.02mm。其公差帶
為:在所有被測要素范圍內,間距等于公差值0.02mm的兩平行
平面所限定的區域(圖74b)。
應特別指出:當多個被測要素具有相同的平面度公差要求

時,其標注方法與上述共面要求基本相同,只是在公差值后不標
注“CZ”字樣,如圖75a所示,但該要求與上述共面婆求的含
義完全不同a它是對多個要素分別單獨給出的平面度公差要求,
其公差帶則分別在各要素被測范圍內,間距等于公差值的兩平行
平面所限定的區域,各教測要素之間沒有連帶關系,故不可能控
制其共面關系,如圖75b所示。

(責任編輯:laugh521521)
下一篇:怎樣選擇平面度公差值?
文章分享: |
|